Search

「證交所董事會昨通過興航將在2月2日下市,逾萬投資人血本無歸;分析師說,未來要等興航進入清算程序,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證交所董事會昨通過興航將在2月2日下市,逾萬投資人血本無歸;分析師說,未來要等興航進入清算程序,若清算後還有剩餘才會分配給股東。」

這篇新聞讓我聯想到國內投資環境的悲哀,不是因為興航股票下市變壁紙,而是散戶可選擇的投資工具實在太少。

投資人在公司清算時,一般受償順序依次為有擔保債權人、無擔保債權人、特別股股東、普通股股東。

普通股股東因為地位最低,所以相對而言風險最高,獲利也最不穩定。

因此如果投資人只想要穩定的報酬或固定的收益,理論上應該要選擇優於普通股的標的,比如債券、特別股等,可惜國內這類產品選擇太少,或門檻較高,投資人也不熟悉,造成多數人被環境"教育"成只懂得在股市裡廝殺,當風險最高的普通股股東,長期下來自然輸多贏少。

這也是為什麼國內過去很流行「定存股」的原因,定存最基本的特性就是保本保息,符合多數人希望穩定收益的期待。但在金融商品中只有「債券」類似,只要公司不會倒,持有到期就能達到相同地效果。

至於「特別股」或「REITS」雖然是股權,但因為有強制派息的規定,收益比較好預測,所以也算接近。結果大家最熟悉的"定存產品"卻是性質差最多的「普通股」,為什麼?理由很簡單,因為國內也沒其他產品好選了,只好把普通股當成定存來推。

可惜兩者終究是性質不一樣的產品,就像投資人看好蘋果公司業績,應該做的是直接去買美股,而不是在國內一堆蘋果概念股裡去挑。

同樣地,投資人如果想要穩定收益的產品,最好也別把眼光局限於國內的"定存概念股",外面還有更多適合的標的,這也是我最近的布局方向及心得,有時間會再跟大家分享。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61221/37492347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是我的理財心得記錄,資本市場是由1%的人制定規則及壟斷財富,但99%?
View all posts